案例分析
隨著行業的發展以及客戶的要求,我們模切產品的尺寸要求是越來越苛刻,然而溢膠是影響尺寸的一個重要的環節,也是一直比較頭疼的問題,此次這篇文章主要講解溢膠的解決辦法以及思路。當然工藝方面是采用雙模切機模切工藝的工藝,當然工藝流程在此我就不多講了。
(上圖為產品圖與溢膠圖片)
首先溢膠原因有兩大方面,第一是材料方面,材料本身膠流動性較大,模切后產生擠壓導致溢膠,但很多情況下材料是客戶指定的材料,工程師是沒法改變,所以在這我們是著手方向是從工藝方面就解決。
1模具選用
此次我采用的是“鏡面刀”,固定塊采用鐵板或者鋁板,用慢走絲工藝,把模具公差管控在+/-0.06以內。如果公差要求更嚴格的話可以采用“雕刻模”,但刀鋒側面需拋光處理,原因是刀鋒側面的光滑度可以有效的解決刀鋒粘膠問題。
“蝕刻模”在解決溢膠產品處我是堅決不采用,原因是模切首先切PET離型膜,再切膠,如果刀模鋒利度不夠很容易產生膠擠壓,從而導致溢膠。
2刀鋒角度處理
首先我們選用單峰刀,但鏡面刀的單峰刀條少的可憐,而質量好的鏡面刀也都是進口的,所以就只能是自己處理了,角度處理如下圖:(需預留刀鋒刀刀側邊高度0.3-0.5mm,主要是為刀模壽命和鋒利度考慮)
3刀模設計為跳刀生產
(本文章的重點就在此處) 在這請不要看錯,這只是切內框,黑色刀線為工藝刀。首先模切黑色刀線,然后跳切紅色導線,兩刀之間設計距離為0.5MM。
1.單位mm.
2.黑線刀和紅線刀刀高都是2.00MM.
3.此刀為鋁板鏡面刀,黑色刀線可以采用普通刀片,
選角度較大刀片(刀片采用日本進口鏡面刀)
4.接口需接直拼需要焊接。
5.請幫忙配送OCA專用泡棉。
6.模具編號:DKPD-001-A
7.模具刻上:跳距58.74mm
8.刀片采用單面刀,或參照右邊
角度處理圖處理,需保證側面光滑
紅色線框內全部為廢料,另兩線之間距離為0.5MM,排廢起來比較困難,顧左上角和左下膠預留有排廢起頭用(一般留一個角就夠)。
如上面模具圖,我們模切黑色導線后就回產生擠壓痕跡(第一切痕),然后我們在它旁邊0.5MM處切第二刀痕,使擠壓往第一刀痕處再次擠壓、避免回粘從而減少溢膠。
4墊刀泡棉
這一環選用也很重要,之前我去過很多模切產,選用墊刀泡棉只知道硬度的要求,而忽略了他的回彈率、等要求,對于泡棉膠來說比較合適的墊刀泡棉選用硬度為35-38度,回彈率為65-70%,一般的墊刀泡棉回彈率會在45%左右,手感摸起來硬,這類就不適合做容易溢膠材料。
5外框刀設計
還是和之前一樣采用跳刀設計,但方便排廢采用虛線刀,錯刀法,也就是兩條虛線分別錯開。原理和內框是一樣,
您會了嗎?